Member since 2017-07-15T03:50:57Z. Last seen 2025-08-21T09:12:55Z.
2756 blog posts. 128 comments.
Home Secretary announces details of the Hong Kong BN(O) Visa
https://www.gov.uk/guidance/hong-kong-british-national-overseas-visa-applications
重點: 1)2021年1月31日起接受申請
2)可以在英國境內申請
3 ) 沒有簽證數量限額
4)簽證期:30個月簽證,之後再續30個月,或一次性5年期簽證
5 ) 一次性5年期簽證收費每人£250,可續期30個月簽証收費每人£180
6)可以工作或讀書,但不可以申請 Public Fund ( social welfare benefits )
7)居住滿5年後,可以申請 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ILR),12個月後可以申請 British citizenship(BC)
申請條件:
1)持有 BNO 國籍 (毋須持有有效 BNO 護照,有效的 BNO 護照能加快審批程序,BNO 護照已過期或遺失都可以)
2)通常居住在香港
3)有居住/財政證明至少夠在英國生活6個月
4)承諾會學習英文
5)持有認可肺結核健康證明(可在香港或英國檢查)
香港認可檢查中心列表: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tuberculosis-test-for-a-uk-visa-clinics-in-hong-kong/tuberculosis-testing-in-hong-kong 6)支付 Immigration Health Surcharge ( IHS ) 費用 成人費用: 30個月簽證:£1,560 5年期簽證:£3,120
18歲以下未成年子女費用: 30個月簽證:£1,175 5年期簽證:£2,350
若 BNO VISA 申請人,即持有 BNO 國籍者, 可以帶同以下家屬同時入境英國: 1)配偶 2)未婚伴侶 3)18歲以下子女(首次申請時未滿18歲) 4)BNO 國籍持有人的1997年7月1日或以後出生的成年人子女,以及該成人子女的配偶及18歲以下未成年子女 5)其他家庭成員, 要證明高度依賴 BNO VISA 申請人
居留權與國籍 Settlement and citizenship
居住滿5年後,可以申請 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ILR),如果持有其他英國簽證並於英國居留,例如 general work ( Tier 2 ) 簽證,已居留年期可以計算入 BNO VISA 居住期5年內。
符合以下所有條件,並居住滿5年,方可申請 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ILR):
1 ) 符合英語能力要求,只有65歲以上,以及證明大學主要用英語教方可豁免。英國以外大學學位可於 UK NARIC 確認其學位學歷同英文程度符合英語能力要求 2 ) 在 life in the uk test 合格 3 ) BNO VISA 居住期5年內連續12個月沒有離開英國本土多於180日 4 ) 支付申請 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ILR)費用
獲得 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ILR)後,再居住滿12個月後可以申請 British citizenship(BC),並支付申請 British citizenship(BC)費用。
UPDATE 3/8/2020 You’ll also need to show evidence of any non-BN(O) dependants’ family links to you and you should travel together to the UK as a family unit.
UPDATE 22/9/2020 Adult child born on or after 1 July 1997 (and their partner or child under the age of 18) who normally lives with you)
UPDATE 22/10/2020
The Hong Kong BN(O) Visa will be open for applications from 31 January 2021.
There will be no quota on numbers.
A five-year visa will cost £250 per person. Applicants will also be able to apply for a 30-month visa which will cost £180 per person.
由於 BNO VISA 於2021年1月起接受申請,BNO 國籍持有人及其家屬,現可以在入境英國時申請 Leave Outside the Rules(LOTR)許可,維期六個月(SIX MONTHS)。
Leave Outside the Rules(LOTR)申請人注意:
不可以獲取公共福利,亦不能免費享用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醫療服務。內政部亦在7月28日更新指引,要求 LOTR 持有人及其家屬必須擁有全面醫療保險(full health insurance),直到 BNO VISA 生效及支付 Immigration Health Surcharge ( IHS ) 費用後。
申請 LOTR 人仕毋須持有有效 BNO 護照,需照持有 BNO 國籍。英國邊境人員可以翻查紀錄確認申請人的 BNO 國籍,但英國內政部亦指出,若能出示有效的 BNO 護照能加快審批程序。邊境人員亦有權不批准 LOTR 許可申請。
申請 LOTR 人仕亦須要提供有效證據證明持有 BNO 國籍人仕及其家屬(配偶、同居兩年以上的同性或異性伴侶、子女等)的關係。
英國內政部亦在8月3日更新,建議申請人應以家庭為單位,全家移居(advise families to travel to the UK together)。
英國內政部亦在9月22日更新,BNO 國籍持有人的1997年7月1日或以後出生的成年人子女,以及該成人子女的配偶及18歲以下未成年子女。
楊過讓過啦
喺香港,或者全世界,永遠都係貧者愈貧,富者越富
上流社會指嘅係真有錢人
起碼有4,5億身家(最起碼)
唔係中上產嗰啲
連登仔最鍾意話女人有閪就乜都得
但啲有錢佬最多咪當佢哋係情婦
玩下就算
永遠都冇得坐正要比人收收埋埋
(甘比嗰啲就例外啦,當初係人哋識得星爺,普通人點做到)
因為啲有錢佬係社會上舉足輕重 有頭有面
個老婆係要帶出嚟見人
言談氣質琴棋書畫都要齊全
唔係話你夠靚嘅話MK妹就得
所以正室嗰啲女人大多都係系出名門
老豆又係乜乜乜主席CEO
最後又係木門對木門 竹門對竹門
有錢人永遠都只同返有錢人玩
上流社會同基層嘅gap就越來越大
男人嘅話就更加唔使講啦
我真係諗唔到有咩方法可以向上流
自己屋企叫做好少少嘅中產
去左英國所謂嘅貴族寄宿學校留學
但自己喺嗰度簡直係食物鏈嘅最底層
都識幾多香港人
全部老竇老母都係政商界嘅名人
X氏家族 講個名大家一定聽過嗰啲
互相都會起下對方家底咁
雖然嗰啲超級有錢仔係會同我做friend
但係入唔到佢哋真正嘅生活圈子
同埋嗰種生活態度/俾人嘅感覺 硬係格格不入咁
就好似你叫個住公屋嘅同個住半山嘅去吃喝玩樂
呢個比喻冇誇張 上流社會有錢嘅程度你係想像唔到
返嚟香港佢哋就跟老豆活躍係政商界
佢哋嘅朋友都係啲大人物嘅仔女
大家之後都冇乜點聯絡
其實係咪真係一定要靠父幹先可以生活係上流社會
莫講話基層向上流
即使係中產/中上產都唔知要經歷幾多代先可以去到
上流社會
成日見到連登仔話生活喺香港好辛苦
樓又買唔到物價又咁高
轉頭開FB IG見到有錢仔女又唔知出席啲咩ball/活動
星期六日同朋友鍊車
得閒借啲意影下自己間大屋 有錢嘅話其實喺香港真係好好住
你見移民嘅多數都係小康中產呢啲夾心階層
真正有錢人根本唔需要走 喺香港繼續享受上流社會嘅生活
睇住佢哋嘅家族資產越滾越大
而香港嘅貧窮人口就屢創新高
一個咁細嘅城市 兩種截然不同嘅生活
每次諗到咁樣就覺得好唏噓
建議教學流程:
1) 開始前10分鐘 與小朋友打招呼 / 點名 / 閒聊
2)熱身活動 (5-10分鐘)- 唱歌 / 講講天氣 / 星期 等
3)複習上一節內容(10分鐘)
4)開始本課內容 - 使用 圖卡 / 海報 / 筆記 / 故事 教授 (15分鐘)
- 解釋情景詞語
- 共同朗讀
5)遊戲鞏固 ( 問問題 / 猜猜動作 / 圖片)(10分鐘)
6) 唱歌做動作 / 獎勵 (5分鐘)
7) 結束
事前準備
1)準備好所有電腦檔案 包括圖片 / 筆記 / 朗誦海報 / 兒歌放在電腦中備用
2) 設計 / 準備 獎勵方式 和材料
提醒小朋友 :
1)打開音訊
2)叫名才說話
3)如需去洗手間,要舉手告訴老師
恭喜,你已成功報名明天的「製作熱賣網上課程三步曲」網上工作坊。
日期及時間: 2020-11-26 16:00
注意:請運用電腦登入網上課室,電話及平板電腦也能夠觀看,但課室體驗在電腦上有最佳效果。
開始前 10-15 分鐘,按以下連結就可進入網上課室: https://event.webinarjam.com/go/live/2/oym3pumiwam61bok8
如有任何疑問,請回覆這訊息聯絡我 😀
UKPOA 英國業主會濃縮課程▶️網上直播課程 日期: 11月25,26,27日 8:00pm-10:15pm( 20:00-22:00連續3晚互動直播, 不設錄影重温)
▶️網上直播課程 (online 課程與現場課堂內容全完一樣, 互動進行, 可發問問題
🚩請先儲存 6313 1317 的電話在你的通訊錄, 系統會於課前1天以群發方式whatsapp 筆記到你付款時登記的電話號碼
🖥️請必先觀看2分鐘教學(如何輸入姓名登入zoom核証身份) 收看以下片段, 教你如何join ZOOM meeting 👇+點名教學 https://youtu.be/-wPf800Wgc4
🚩登入後請在畫面下方的 "chat box/ 聊天" 位置輸入 登記的名字 +電話頭4位數字 及電話號碼 經認証後會批准加入課堂
你的login: 登記的名字 +電話頭4位數字
SQ TSM NIO Unity
fsly dkng nvda pltr fcel
NIO
TSLA
Sxp
Pins
FVRR/TTD/SE
FUTU
Solo $12.5
SQ MTCH AYX ROKU TTD TDOC ISRG TSLA
tsmc
tsm tsla tqqq
全球樓行|港人組團英國掃樓200伙 買樓導師:人多不怕經紀搵笨 更新時間 (HKT): 2020.10.17 00:00
英國推出BNO「5+1」方案,被視為《港區國安法》的逃生門,但不少港人趁機搶購英國物業,坊間更有「買樓導師」應運而生。Alan Sir是其中一位導師,他創辦英國業主會,開班傳授英國買樓知識,入門班叫價680元,進階班收費4.3萬元。課程不但教人將英國物業變成劏房,更會搞睇樓團帶一大班人到英國掃樓。究竟他有何來頭呢? 相關新聞:全球樓行︱曼城樓業主教路防中伏兩大要決 課程教借盡按揭 出團英國齊掃樓 從英國業主會Facebook可見,Alan Sir舉辦的英國二手樓投資課堂學員眾多,更多次攜港人出團到英國實地考察,包食包住,有如舉辦旅遊團。他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業主會已協助港人在英國購買逾200個物業,而報班人數達2,682名,學員共持有逾1,400個英國物業。 相關新聞:全球樓行︱港人搶貴樓價 縮沙不成交惹怒英國業主 Alan Sir的合作夥伴包括中小型業主會,即是曾被指教人借私貸投資滙豐和炒劏房的Ken Sir。他們的經營模式相似,同樣開班教人投資,而兩個業主會共用同一個會址。
從英國業主會的YouTube和Facebook可見,入門班為8小時的濃縮課程,除了分析英國樓市優勢和講解買樓法律流程,還會介紹如何「借盡英國按揭」、「合法地畀少啲稅」和「遙距控制經紀」,之後便鼓勵學生報4.3萬元的進階班,再出團到英國睇樓。 Alan Sir任買樓導師之前,在炒房做交易員,曾開班教人炒期指。他直言自己熱愛投資,「總之係賺錢嘅,香港人都鍾意。」轉行教買樓,他指起初因和幾位朋友到外國買樓,由於回報理想,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身邊朋友便鼓勵他可開班教人賺錢。 他分享自己買樓經歷時,指自己曾踏足過多個港人投資熱點,如澳洲、美國、日本、加拿大、馬來西亞等,發現英國值博率最高,於是在英國買二手樓和請師傅裝修,豈料師傅未完工便不見蹤影,最後再聘用另一位師傅才不致爛尾收場。這次經驗令他發現外國人到英國買樓,容易遭當地人冷待,「一個人喺香港過去,無論你有幾多錢,每個人購買力有限,唔搵你笨可以搵邊個?」 為了方便投資,他想到港人可用「團購」方式,成為當地經紀的大客戶。於是在2018年創辦英國業主會,並透過大量的生意來往建立當地人脈,「你要組埋一齊同佢做生意,令佢知道你哋係同一group人,佢對你其中一個唔好、怠慢,做嘢有甩漏,你哋成group人都會知,佢就知得罪邊個都唔得。」 由於經常帶學員大手買樓,他藉此在當地建立物業團隊,如地產經紀、律師和裝修師傅等,直言業主會在曼徹斯特已稍有名氣,當地經紀會問行家是否認識「Alan from Hong Kong」。 三大投資招數 整劏房回報高 Alan Sir除了吸引大批港人報名上堂,連名導張堅庭和YouTuber Coco哥也曾推薦過他。他主力教人投資二手樓,因為裝修後出租可以賺取較高的租金回報,例如曼徹斯特邊界地區回報率有6厘,利物浦有7厘,而較偏遠的利兹,如果租給政府資助的租客則有8至9厘。 問到有何投資方法時,他熟絡地介紹,「大大小小有4、5個策略,老實講喺當地投資物業,仲有20幾個策略。」他建議新手買二手樓,最簡單可選擇出租予一家人,當地稱之為Buy-to-let(買樓出租),是最穩妥的做法。 若果追求較高的回報率,可選擇將物業裝修,然後分租或分間分租,類似香港的劏房,當地稱之為HMO(House in Multiple Occupation)。分租是指不同租客共用同一個廁所和廚房;分間分租則指每戶租客有獨立廁所和廚房,居住條件較理想。 「租金方面大概500鎊一星期,扣除水電煤費,實收可能400鎊,即月收1.6萬港元租金,間屋連裝修要160至200萬港元以下,點都搞得掂,喺香港呢幾年入場買樓都要600萬港元,你諗吓個成本係咪低好多?」 另外,他介紹英國的Social Housing,和香港的公屋相似,是市政府租給低收入人士的住所。由於當地沒有足夠公屋,市政府會發放津貼讓低收入人士住私樓。業主負責提供住所,市政府會直接向業主支付租金,因此不怕出現欠租的情況。如市政府出價比該區平均租金高,業主租給政府便能賺更多錢。不過他強調此方法較少人熟悉,而且須向市政府申請,程序繁複,只是業主會一向大手買樓,才令申請流程比其他人暢順。 港英買樓思維不同 買錯或貶低估值 買二手樓的回報率吸引,但買錯樓的話,日後出租和轉手都會較困難。Alan Sir建議港人不要為慳錢而忽略驗樓工夫,因單憑肉眼未必察覺到房屋結構問題,當其他買家將來驗樓發現問題就難以轉手,因此最好請驗樓師檢查房屋和做驗樓報告。 另外,英國人買樓思維和香港人不同,當地沒有凶宅概念,即使物業內發生過命案,亦不會影響房屋估值;至於港人一向鍾情海景,或會對一些近河的房屋有興趣,但Alan Sir提醒,近河代表會有河水氾濫的風險,若房屋多次受河水衝擊,會貶低物業估值。 英國買樓流程比香港繁複,坊間越來越多置業公司提供一條龍服務,便利投資新手在當地置業。不過有指經紀或發展商推介律師的做法有利益衝突之嫌,隨時令買家物業貶值,甚至無法交易。Alan Sir的置業班也有類似一條龍服務,但他表示,自己不會向當地經紀要求轉介費佣金,只要求他們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互惠互利。 自英國宣佈推出BNO「5+1」以來,港人對英國樓需求急增,已有指港人炒貴英國樓價的說法,甚至因為港人在當地取消交易的個案日增,令部份地產經紀拒絕服務港人。Alan Sir就話:「其實唔可能係我哋炒貴,我哋一小撮香港人炒貴當地成個市場嘅樓價,呢個講法其實好silly(天真)」。他又指,正如海外買家會買香港樓,港人也只是投資,「我哋都會買美股㗎嘛,唔會話炒貴咗人哋美國個道瓊斯工業指數嘛。」
「Uniteach Zoom Class」已完成註冊。
在向使用者顯示的 HTML 程式碼中使用這串網站金鑰。 6LfOAOQZAAAAAAq7K9W06a3OSNqrjjsmO5R7CDHM
用這串密鑰來建立網站和 reCAPTCHA 之間的通訊。 6LfOAOQZAAAAAES_fqvvvAs_WpA5GOGAk-5Dg32x
英國廣播公司周一(16日)報道,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The 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近日公布研究,透過分析遊戲開發商提供的數據,發現長期玩某類型電子遊戲的人,較不玩的人更快樂,這顯示電子遊戲未必如一定對健康有害。
是次研究主要分析任天堂《集合啦!動物森友會》與藝電(EA)《植物大戰殭屍:和睦小鎮保衛戰》兩款遊戲的數據。遊戲開發商罕有向研究員提供了玩家玩遊戲時間的數據,由於並非像以往研究般靠玩家自行估計,因此數據更為準確、真實地反映玩遊戲的時間。相關玩家亦回答了有關幸福感等問題的問卷,共有3274名18歲以上遊戲玩家參與研究。
這項未經同行審查的研究發現,從遊戲獲得樂趣的玩家感到更幸福。帶領這項研究的普日貝爾斯基(Andrew Przybylski)對於研究結果感到驚訝,他稱過去40年的研究都顯示玩遊戲時間愈長,人們就愈不快樂,但這次研究卻發現,每天玩《森友會》4小時的人會更開心。他認為新研究顯示的差異,關鍵原因之一或是今次研究的遊戲都有社交功能,人們可跟其他玩家控制的遊戲角色互動。 (BBC)
Dear Salma
Pls find following are some demo class videos for your reference. Pls try to practice if you consider these tactics can be borrowed.
Pls pay attention
you are NOT allowed to download the videos, share or disclose the link to any third parties.
Note the video links will be expired in 2 weeks
In case any questions, pls feel free to discuss with us. Thanks.
Storytelling | K1 Class (demo) https://youtu.be/rEhMAGk4EvM
Storytelling | Summary Revision | K1 Class (demo) https://youtu.be/kLkYRIEt4AU
Storytelling | Q&As | K3 Class (demo) https://youtu.be/nYIiU1osrJ0
Class Opening (K1) | Q&As, songs, puppet | Connected Mode https://youtu.be/a1PPkNpUKTE
Ball throwing game | With teacher demo | K1 class https://youtu.be/AdF_7S82blI
Guess Missing Flashcard Game https://youtu.be/hvPlJncncd8
Action & Goodbye Songs | K1 Class https://youtu.be/Nzp2wu243RU
對美國大選,港台網絡世界的特朗普支持者眾多,他們比美國共和黨人更「齊上齊落」的情景,相當壯觀;但在學院派,則以反特朗普人士主導,肯定特朗普的任何政策,很容易被同僚視為「取悅群眾、出賣理念」。我沒有能力和興趣介入莫名其妙的網絡、或學界論爭,但確實認為特朗普的外交成績表,被主流媒體不合理的低估。無論是否喜歡這個人,他也是尼克遜訪華以來、乃至二戰結束以來,最根本改變國際關係遊戲規則的一個美國總統。
「特朗普主義」必須涵蓋兩個頗為不同的元素:理論基礎,這方面更多來自他的團隊,例如彭斯、龐貝奧、博明、納瓦羅、余茂春等人;以及行動綱領,這就是特朗普不按牌理「做deal」的手腕。加起來,四年內,扭轉了美國數十年來的外交常態,令尼克遜、基辛格一套顯得十分過時,一個時代已開始,而且不過剛剛開始,無論誰當總統,都不可能走出「特朗普主義」的陰影。拜登就算希望改路線,種種框架已經成熟,怎可能推倒重來?
學術上,自由主義者一直堅持「民主和平論」、「和平演變論」等,以為這是戰勝納粹、戰勝蘇聯的關鍵,並以為照辦煮碗,足以戰勝崛起中的中國。傳統政客、學者即使有保留,通常也不敢走出這框框,唯獨體制外的特朗普從不相信這一套,卻無心插柳,構建了一個全新理論框架:唯有以「綜合國力整體戰」,才能抗衡中國的「舉國體制」(其實羅斯福總統也是如此戰勝納粹,納粹戰敗因為屠殺猶太人,才是一個神話)。須知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唯有全方位挑起各條戰線,不同的國內既得利益集團,才可以互相補位,否則任何單一戰線,都會有明確對立面,國內制衡太多,自然不敵對方的舉國體制。所以特朗普對中國並非胡來,當拜登嘗試把競爭局限在個別範疇,就會發現阻力反而更大。
全球化有一個「相互依賴」的假定,前提是互惠互利,但中國的「銳實力」模型,卻打破了整個假設。對此本來歷屆美國政府都應該察覺,特朗普首兩年也是打算和中國慢慢「做deal」,卻在過程中,發現已不能小修小補,因為全球化的漏洞,已被中國洞悉:只要中國願意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而又能以一批發展中國家為槓桿,就能定義新國際規範,甚至成為國際領袖。於是中國以政治原因隨便杯葛外國商品,不算違反自由貿易,美國增加關稅卻算是;美國社交媒體採用美國標準在中國運作,屬於干涉中國內政,但中國社交媒體被美國封殺,卻是美國破壞自由貿易原則。這樣下去,得罪中國無利可圖,責罵美國卻有道德光環,西方必亡。特朗普外交,就是以「對等原則」作為「相互依賴」的前提,雖然有違教條式自由主義,卻符合實情。
二戰後的國際體系,雖然是美國主導設計,但國際組織逐漸尾大不掉,規則逐步僵化,這是不少主張「全球治理」的學者不願承認的。聯合國成立時,根本不是「主權國家俱樂部」,創始成員包括英屬印度、美屬菲律賓、蘇維埃烏克蘭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明確是一種「兩級會員制」。但中國加入國際體系後,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無限上綱,變成捍衛「一國一票制」,再爭取把一個一個國際組織進行「民主改革」,然後自己經營多年的亞非拉集團,就可以以不成比例的影響力,奪去國際組織話語權。特朗普對國際組織十分反感,退出WHO、巴黎氣候協定,嚴詞批評WTO、甚至美國建構的TPP,都是因為看見上述國際組織的漏洞。這不代表他根本否定多邊主義,否則他就不會做外交,只是多邊主義要催生更合理的國際組織,才會有效。當拜登在舊有國際組織,依然會發現話語權會被中國搶去,屆時還是不得不另起爐灶。
特朗普以「印太戰略」取代行之數十年的「亞太戰略」,屬於美國戰後地緣政治的最大變革。以亞太為單位,就會把東盟作為邊陲,中國會逐步成為主導力量;但加入遠達東非的印度洋各國,足以包圍中國之餘,也令東盟這些關鍵小國降低了一面倒的需要,有力抵銷中國的「一帶一路」藍圖。美國把日本、澳洲、印度結成「四國同盟」,更是有相當互補性:在互聯網時代的經濟,人口紅利變得重要,唯有印度人口足以和中國競爭,不久印度也會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至於技術、資源,日本和澳洲則可以支援。印度的全球軟實力和中國不相伯仲,而且因為英帝國時代輸出印度人到各地,變成另一種新帝國,足以成為中國的全方位對手。類似構想雖說在特朗普上台前已醞釀,但唯有破格的特朗普才能將之化作政策,連司令部也改名「印太」,這固然和他重用軍人處理外交有關,但也和他的決斷有關。
特朗普頻頻以「邊緣策略」(brinksmanship)進行各種外交談判,又以「不設附帶條件」讓各方進入談判桌,這都是傳統外交官的大忌,但在商人角度,卻自然不過。他可以讓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乃至從支援恐怖主義國家清單除名的蘇丹大和解,原因之一,就是把巴勒斯坦問題掠在一旁,才發現其實阿拉伯國家早就想這樣,只是歷屆政府因為教條主義,才不敢妄動。又如特朗普和金正恩的破冰,前提是沒有要求北韓徹底放棄核武,自此北韓起碼再沒有射飛彈穿越日本領空一類瘋狂行為,東北亞安全比奧巴馬離任時可控,這都是民主黨主流派不會達到的效果。這類手法的代價,自然是掠過巴勒斯坦人、庫爾德人一類弱勢群體,但強勢的以色列、土耳其等,其實依然受美國制約,土耳其強人埃爾多安就和特朗普每月通電,多少控制了邊境的變數。以商業手法製造國際調解,因為出其不意,成功降低了不少國際衝突,起碼令特朗普比奧巴馬值得拿諾貝爾和平獎,也開啟了更靈活多變的調解模式。
特朗普外交最令人詬病之處,就是說他疏遠了傳統盟友,弱化了美國在多邊合作的領導地位,反而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其實,這是過渡片面的解讀。例如在印太地區,美國和盟友的關係並沒有弱化,而是強化了,日本、南韓都受惠於他和北韓破冰,台灣、印度都樂見印太戰略成型,越南民意更是極一面倒支持特朗普,把越南牢牢綁在美國陣營,也可算是盟友的開拓。在中東、西亞,特朗普強化了和以色列關係之餘,同時與土耳其、沙特、埃及等區域大國領導強人建立了互信,當然那些領袖都不太愛民主,但美國在區域的影響力,並沒有隨著逐步撤軍而下降。真正問題所在是英國以外的歐盟,以德國為首的歐洲領袖大多討厭特朗普,加拿大杜魯多也不喜歡他,這的確是特朗普的死穴,也是拜登唯一可以超越特朗普之處。但其實解決之道,早已在上述公式當中:另建國際組織,讓包括歐洲各國在內的盟國發揮恰如其分的影響力,狹義層面的利益衝突,就會被新開拓的更大紅利取代。
拜登自然不可能完全繼承「特朗普主義」遺產,但更不可能把一切推倒重來。四年過後,把特朗普外交路線發揚光大的真命天子,還是會出現。由於拜登的弱勢太明顯,四年後更已82歲,共和黨人現在已集體熱身。我很反對「買邊個」這類問題,從來相信結構比名字重要,但在香港人角度,多留意參議員Josh Hawley,日後有機會再補述。